2025年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Date:2025-01-15丨 Source:Company News 丨 Views:11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切实维护广大职工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落实职业病防治的各项措施,集中力量及时解决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2025年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职工健康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的方针,落实公司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强化职业病危害因素治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权益,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二、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邓佰能

副组长:吴祖彰 孙长友 林子川

成员:安国盾李晶吴东林沈巍巍柯伟郭建武、胡定臣、杨震、汪敦辉、廖璐郭小燕裘学祥夏勇、董晶、胡燕琼

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安国盾为办公室负责人。

职责和要求:

1、宣传、贯彻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监督实施。

2、建立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台帐及相关档案,并妥善保存。

3、制定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

4、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5、组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离岗前和在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从事的职业有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及时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落实职业病病人和疑似职业病人的诊断、救治、康复和安置工作。

6、确定各界区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协助健康监测单位对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点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公示。

7、负责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8、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和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9、负责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10、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积极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11、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领导小组处理,并按期解决。

12、定期了解各部门、岗位、安全技术人员、职工关于职业病防治的有关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13、公司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妥善处理、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三、工作目标及指标

本年度杜绝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消除硫化氢、光气等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生产区域粉尘、有害气体、噪声、温度不超标、无污染、无危害,不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具体工作指标:

1、职业危害告知率100%;

2、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到100%以上;

3、职工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100%;

4、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上岗、在岗人员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

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

6、工伤保险覆盖率100%,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四、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进度安排

1、1月由安全管理部建立、健全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部门执行。

2、4月由安全管理部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进行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护知识培训

3、由安全管理部按照劳动用品发放规定每月下发劳动防护用品,同时各安全员进行监督检查佩戴使用情况

4、由安全管理部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年报工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工作、作业场所现状评价报告工作。

5、由安全管理部宣传职业病防治相关文件、法律、法规,每半年做一次,并有资料可查。

67月份由安全管理部联系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厂区进行监测,在收到检测报告后进行公示。

7、由行政部组织人力资源部配合岗前、在岗、离岗员工体检并进行体检结果告知,形成员工体检档案。

8、由安全管理部组织做好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演练,并有相应记录。

9、由安全管理部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日常督查、检查工作,对未按规定开展工作的部门予以考核

五、保障措施及考核评价

1、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取证相关要求。

针对公司职业危害特点,立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利用2025年职业病防治宣传周时间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纳入公司2025年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现行职业健康相关法律法规,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健康基础知识,劳动者职业卫生权利与义务,所在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健康损害与控制,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职业病防护用品佩戴实操,以及其他职业健康相关知识。

2、检测职业危害因素挂设警示标识

落实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要求,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工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提供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制定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计划,确保劳动用品能够及时发放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劳动生产中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劳动防护用品购置费用从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确定合格供应商,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保证职工劳动防护用品质量,

安全管理部及各部门具体负责职工日常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的监管。对不佩戴、不正确佩戴、故意损坏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采取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等手段确保每个职工都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4职工健康监护

严把新员工入体检关.对新入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凡未按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不予办理上岗手续。

严格按照国家《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_188-2014及相关法律要求进行2025在岗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对离岗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30日内对准备脱离所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的职工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并按要求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本人。未按要求进行离岗检查的职工,不予办理离岗手续。

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做到档案符合要求、管理有序。

5、加强职业病诊疗工作

在努力保持公司职工零职业病的前提下,根据职业健康体检报告,对需要复查的职工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其复查和医学观察;对有职业禁忌职工及时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6、完善医疗卫生保护措施 

医疗保证措施:①强化协调、联系医院,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管理、落实防治措施,做好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卫生防疫工作环境; ②及时配备应急药箱、防寒防冻劳保;搞好春秋两季环境卫生,有效控制疾病的流行。

环境卫生保证措施:保持场地清洁,厂区排水畅通,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保持作业场地的整洁,作业人员应及时对作业场地进行整理,保证做到现场原料定置存放。 

个人卫生保证措施:积极为职工搞好个人卫生创造条件,如改善洗澡堂条件、发放度劳保用品等。加强个人卫生的宣传,搞好形象教育,使每个职工能够从我做起,在为单位树立形象的同时,也做好自身的卫生保健工作,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壮的体魄投入到工作之中。

7、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危害防治计划的考核与验收,督促并监控各部门的工作开展

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纳入安全绩效考核,对落实不力的部门进行问责,并责成按时整改。

六、职业病危害防治实施方案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的要求,切实搞好公司粉尘、有毒害气体、高温、噪声等治理工作,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管理。

2、认真做好粉尘、有毒害气体、高温、噪声等检测工作,同时按规定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公布。

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要求,做好接害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职业病危害培训工作,使职工充分了解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督促职工自觉遵守职业病危害防治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加强自身保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质量,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5、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购置和发放管理。严格执行GB 39800-2020《化工行业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规定,为职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实行签字制度。安全管理部和各部门负责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使用情况。

6、做好职业病危害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工作。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公示栏,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及评价结果告知劳动者,对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牌,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设置报警装置,现场配备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开辟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7、完善合同管理。人力资源部要加强劳动合同执行和管理,将劳动者所从事职业可能遭受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危害程度、结果以及遭受职业病危害后的待遇,预先告知劳动者本人,并签订劳动合同。

 

 

 

                               湖北龙翔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1月21


ServiceTel
13826917983
Company email:495338577@qq.com
Company address:No.1 Longxiang Road, Makou Industrial Park, Tianzhen, Wuxue City, Hubei Province
Copyright © Hubei Longxi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津ICP备2024067099号-1